旅游资讯

第四十八讲 世界遗产:澄江化石遗址

发布日期:2023-06-30    点击次数:126

图片

澄江化石遗址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帽天山附近,面积512公顷。澄江化石地共涵盖16个门类、200余个物种,这在世界同类化石地中极为罕见,其完整地展示了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是5.3亿年前地球生物大爆炸的证据,是揭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奥秘的金钥匙。

图片

这一化石群于1984年被发现,轰动了国际科学界,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之一”。达尔文在其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中预言:“今后如果有人对我的理论提出挑战,那很可能来自对寒武纪动物突然大量出现的解释”。

图片

寒武纪,距今5.42亿年—4.88亿年,是地球演化的一个分水岭,从寒武纪起,地层中开始出现了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生物化石,地球生物在寒武纪的突然大量涌现,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发大爆发。

图片

1984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侯先光在帽天山发现了第一块澄江动物群化石—长尾纳罗虫。之后,我国的古生物学家先后对澄江动物群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采集。

图片

17年来,对已采到的达三万余块澄江动物化石进行了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后,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果。

图片

澄江动物群主要由多门类的无脊椎动物化石组成,门类相当丰富,保存非常精美。其中不仅有大量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腕足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而且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珍稀动物,以及形形色色的形态奇特,现在还难以归入任何已知动物门的化石。

图片

在这一短暂的地质间隙中,产生了几乎所有主要动物类群的起源。澄江动物群的发现和研究证明,从低等的海绵动物到高等脊索动物,几乎所有的现存动物,还有许多已经灭绝的动物类群,都可以在澄江动物群中找到它们各自的代表,对研究寒武纪早期动物的解剖构造、功能形态、生活习性、系统演化、生态环境、埋藏条件和保存方式提供了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可靠依据。

图片

在这里发现的最古老的脊索动物—云南虫,被认定为所有脊椎动物的祖先。澄江化石地保存了大量高质量的精美化石,既包括具有硬体和软体组织的生物,也包括大量完全为软体的生物。连节肢动物纳罗虫的消化系统和云南虫的腮丝如此精细的细节都得到了完美保存。

图片

澄江化石地是海洋生态系统的最早记录之一,展示了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群落的完整面貌,它显示出复杂的生物群落和完整的生物链在寒武纪海洋中已经形成,为研究早寒武纪群落结构提供了最直接的资料。

图片

帽天山上一层层页岩就像一张张天书,将亿万年前的世界浓缩其中。澄江化石遗址汇集了形形色色、栩栩如生的古生物, 澄江也被誉为“世界古生物圣地”。 2012年7月,中国澄江化石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首个化石类世界遗产,填补了我国化石类自然遗产的空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第二讲 世界遗产:威斯敏斯特宫殿和教堂以及圣玛格丽特教堂
下一篇:第五十五讲 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