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讲 世界遗产:左江花山岩画
发布日期:2023-06-30 点击次数:60
图片
左江花山岩画,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及支流明江流域,江河转弯处宽大、平整、垂直的石壁上,是壮族祖先骆越人所画,共79处,与其依存的山体、河流、台地共同构成神秘而震撼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图片
其中宁明县明江花山崖壁画规模最大,最为壮观,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绘制年代可追溯到战国至东汉时期,已有2000多年历史。被称为“自然展览宫”、“壮族文化瑰宝”。图片
此处岩画的画面长达172米,高40余米,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用赭红色的颜料绘制,可数的图像约1900个,大致可分为110组,以5-20米高的中间部分的画像最多。图片
花山岩画的图像大多采取平面塑造即投影单色平涂的创作方法,用特制的软笔在岩壁上涂抹,绘画对象为人物、动物和器物 3类,以人物为主。图片
人物最大的有3米高,最小的只有30厘米高,只画出头、颈、躯体和四肢的外部轮廓,没有五官等细部描绘,基本造型分正身和侧身两种,皆裸体跣足,作举手曲膝的半蹲姿势;动物图像主要是狗,皆侧向,作小跑状;图片
器物图像主要有刀、剑、铜鼓、铜羊角钮钟等。这些图像在画面上交错并存,排满整幅画面。图片
典型的组合是:以一个身佩刀剑、头戴兽形装饰、配有坐骑的数米高正身巨人为中心,脚下有一狗,胯下或身旁置一面或数面铜鼓,四周或左右两侧有众多的形体矮小的侧身人,巨人可能是部族首领,居高俯视着击鼓弄乐、纵舞狂欢的人群。图片
画面上虽只有一种颜色,且仅用线条勾勒出大致的轮廓,但浩大的场面形成奔放的气氛,令观者产生热烈、庄严的观感。它与蜿蜒流淌、曲折盘旋于群峰之中的左江、明江,以及热带岩溶地貌景观共同构成神秘而震撼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图片
明代徐霞客游历至此,不禁赞叹:“阳朔山峭濒江,无此岸之石;建溪水激多石,无此石之奇。一派玲珑通透,别出一番鲜巧;阳朔画山,竟逊一筹。”图片
“百里左江百里画,千古花山千古谜 ”,作为骆越人留下的重要文化遗存,左江花山岩画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未解之谜,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两千多年前,古人是怎么在这高耸陡峭的岩壁上作画的?图片
这些画面代表什么意义?古人用的是什么颜料,能保留至今且色彩还能如此鲜艳?考古学家们至今还没有定论。图片
但可以肯定的是:以花山岩画为中心的左江流域岩画长廊,具有很强的艺术内涵和重要的考古价值。从岩画中,我们不仅看到壮族先民古骆越人伟大的绘画艺术成就,同时还感受到他们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图片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分布之广、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具有很强的艺术内涵和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2016年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该项目成功申遗,也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界遗产名录的空白。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