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讲 世界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发布日期:2023-06-30 点击次数:82
图片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主要由潮间带滩涂和滨海湿地组成,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间带滩涂,是濒危物种最多、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也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图片
候鸟,是一种随季节不同周期性进行迁徙的鸟类。夏天,这些鸟在纬度较高的温带地区繁殖;冬天则在纬度较低的热带地区过冬。夏末秋初,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南迁到越冬地,春天的时候,由越冬地北返回到繁殖地。图片
湿地,是重要的生命支撑系统,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水源,净化水质和防洪减灾等诸多功能,也是全球众多迁徙水鸟繁育、停歇和越冬的重要场所。图片
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简称“迁飞区”)包括22个国家,每年有超过5000万只候鸟从美国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越冬地迁徙。图片
这5000万只水鸟,分属250多个种群,包括33种全球濒危物种和13种近危物种。迁徙期间,这些水鸟需要依赖一系列优质湿地进行休息和觅食,积聚充足的能量,以完成下一阶段旅程。对于迁徙水鸟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图片
黄河、长江、淮河等大江大河持续输送大量的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在洋流的互动作用下,强烈影响盐城滨海平原的发育,形成了粉砂质潮滩和全世界罕见的辐射沙脊群,辐射沙洲是世界上最特殊的海底沙脊群,被成为“海上迷宫”。图片
盐城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这里是一千多种甲壳动物、软体动物、爬行动物、昆虫的幸福家园。图片
温暖的气候、充沛的水源、丰富的食物资源使这里成为鸟儿迁飞途中不可替代的中转站。图片
在这里,可以观测到415种鸟类,这里为23种具有国际重要性的鸟类提供栖息地,支撑了17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物种的生存,包括1种极危物种、5种濒危物种和5种易危物种。图片
勺嘴鹬,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这里是它们重要的栖息地。冬候鸟的代表丹顶鹤,全世界约有2000只,这里是它们最大的越冬地,稳定的越冬种群有600—800只。图片
夏候鸟的代表黑嘴鸥,数量稀少,分布范围狭窄,对繁育地的要求苛刻,被称为“湿地的精灵”,黑嘴鸥选择盐城作为繁殖地,将美丽的身姿在这里展现,在大海上,出海的人看到黑嘴鸥,就看到了家的方向。
图片
候鸟的迁徙,归来的约定。2019年7月5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获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图片
作为中国第一个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的申遗成功,体现了中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保护全球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的大国担当。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其它相关文章:
中国的世界遗产概述
第一讲 世界遗产:明清故宫第二讲 世界遗产:万里长城第三讲 世界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四讲 世界遗产:莫高窟第五讲 世界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第六讲 世界遗产:布达拉宫建筑群第七讲 世界遗产:承德避暑山庄第八讲 世界遗产: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
第九讲 世界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
第十讲 世界遗产:庐山
第十一讲 世界遗产:平遥古城
第十二讲 世界遗产:颐和园
第十三讲 世界遗产:天坛
第十四讲 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
第十五讲 世界遗产:丽江古城
第十六讲 世界遗产:明清皇家陵寝第十七讲 世界遗产:青城山-都江堰第十八讲 世界遗产:大足石刻第十九讲 世界遗产:龙门石窟第二十讲 世界遗产:皖南古村落 第二十一讲 世界遗产:云冈石窟第二十二讲 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第二十三讲 世界遗产:福建土楼第二十四讲 世界遗产:安阳殷墟第二十五讲 世界遗产:五台山第二十六讲 世界遗产:元上都遗址第二十七讲 世界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第二十八讲 世界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第二十九讲 世界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第三十讲 世界遗产: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第三十一讲 世界遗产:泰山第三十二讲 世界遗产:黄山第三十三讲 世界遗产:九寨沟第三十四讲 世界遗产:武夷山第三十五讲 世界遗产:黄龙风景名胜区第三十六讲 世界遗产:西湖文化景观第三十七讲 世界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第三十八讲 世界遗产: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第三十九讲 世界遗产:神农架第四十讲 世界遗产:三江并流保护区第四十一讲 世界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第四十二讲 世界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
第四十三讲 世界遗产:三清山
第四十四讲 世界遗产:中国丹霞
第四十五讲 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
第四十六讲 世界遗产:武陵源第四十七讲 世界遗产:新疆天山第四十八讲 世界遗产:澄江化石遗址第四十九讲 世界遗产:可可西里第五十讲 世界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第五十一讲 世界遗产:中国土司遗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